数字报
小程序
公众号
“模型券”如何从补贴工具变为AI落地抓手
2025-11-17 16:21:22
来源:taptap点点线上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李洋

▶ 本报记者 李洋

当前,人工智能(AI)已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但企业在AI模型研发、采购及场景应用中,仍面临成本高、门槛高、风险高与落地难“三高一难”困境。为破解这一问题,今年以来,广东、山东、上海等省份相继推出“模型券”举措,通过财政资金精准补贴,引导企业加大AI模型投入,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政务、民生等领域深度融合。

如何让“模型券”从补贴“工具”真正变为落地“抓手”,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正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从供需两侧激活AI产业生态

为推动AI技术深度落地,多地密集出台“模型券”配套政策,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鼓励地市设立“模型券”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同时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重点行业,培育垂直领域大模型与场景专用小模型;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明确发放3亿元“模型券”,对调用第三方大模型API或私有化部署的主体给予最高50%、500万元补贴,还推出“免申即享”“三券联动”(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政策;山东省则推出省级“模型券”分级奖补,设立卓越领军级、优秀创新级、培育成长级3个级别,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75万元和50万元奖补。

“模型券”政策的落地,从供需两侧为AI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模型券’政策对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垂直行业小模型的研发及商业化落地,具有双重推动作用。”知名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对大模型而言,通过政策补贴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缓解了“算力成本高、训练周期长”的痛点,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大模型优化,形成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的良性循环;对垂直行业小模型而言,政策破解了“场景碎片化、商业化难”困境,加速其在医疗、教育、物流等领域落地。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模型券”通过财政杠杆精准撬动行业资源,形成三重推动效应:一是降低研发与应用门槛;二是引导研发资源向垂直领域倾斜;三是激活产业链协同创新网络,倒逼模型服务商提升质量,同时鼓励企业开放模型能力,形成“模型即服务”协同生态。

“这种双向激励正推动形成多层次、健康互补的AI产业生态体系。”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说。

据公开报道,在政策赋能下,一批企业已取得显著成效。山东卡奥斯COSMOPlat的天智工业大模型凭借场景实效获得山东省模型券“卓越领军级”奖补,其打造的注塑工艺智能体,可实现换产时扫码一键调取最优参数,让新员工快速上手,节省调机时间30%-50%,设备能耗下降约10%。广州市某汽车企业借助广东省“训力券”补贴,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成本降低40%,训练周期缩短至原来的1/3;上海市依托量子城市大模型打造的“数字时空一券通”,让消费者无需抢券即可在商户直接立减,200家参与商户覆盖便民消费领域,大幅度提升消费券使用效率。

从“买”到“用”仍存堵点

尽管“模型券”政策成效初显,但当前企业从“买模型”到“用模型”的转型仍面临诸多堵点。朱克力指出,制造业企业使用AI模型的核心痛点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数据质量差,生产数据格式不统一、标注缺失,直接导致模型训练效果不佳;二是场景复杂度高,制造业流程涉及多环节协同,现有模型多聚焦单一环节,难以满足整体优化需求;三是维护成本高,企业缺乏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维护,导致模型迭代滞后。

“制造业AI模型落地的核心挑战在于技术与工业场景需深度融合。”武泽伟进一步补充说,工业级应用对模型的可靠性、精度及可解释性要求严苛,而现成模型往往难以直接满足;加之企业内部既懂制造工艺又精通AI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制约模型选型、部署与优化;此外,工业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治理与标注成本高昂,进一步增加了模型落地难度。

武泽伟举例说,某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模型券”采购设备运维模型,虽实现了基础故障预警,但面对复杂工况下的复合型故障,因缺乏专业团队对模型进行针对性微调,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当前“模型券”多聚焦模型采购环节,尚未精准覆盖决定落地成败的关键需求,未能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有望从“单一补贴”到“生态赋能”

针对上述痛点,专家普遍认为,“模型券”政策需从“单一补贴工具”向“全链条生态赋能平台”演进,推动企业真正实现从“买模型”到“用模型”的转变。

“推动企业从‘买模型’向‘用模型’转型,其核心在于构建‘以用促建、以效验真’机制。”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建议,优化补贴发放逻辑,将补贴与场景落地成效深度挂钩,按实际降本幅度、效率提升比例等量化指标分阶段发放;同时设立二次开发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在现有模型基础上开展微调训练,提升模型与业务场景的契合度;此外,还需强化复合型人才支撑,构建模型部署、运维、优化全流程培训体系,帮助企业掌握自主应用能力。

宋向清表示,要构建场景驱动的引导机制:一是建立场景需求对接平台,整合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资源,定期发布重点行业场景需求清单;二是强化应用成效评估与持续激励,建立应用成效动态追踪机制,对长期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给予额外奖励;三是培育场景落地配套能力,支持企业建设融合AI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型即服务”等创新模式。

朱克力建议,政策优化可从3个方面发力:一是补贴方式更灵活,探索“分期补贴”或“效果付费”机制,降低企业初期投入风险;二是覆盖范围更广泛,扩展至农业、服务业等场景;三是生态建设更完善,鼓励模型供应商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模型标准制定,解决兼容性问题。

业界认为,随着政策协同不断加强、场景生态持续完善、企业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模型券”有望成为连接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桥梁,推动AI从“能用”走向“好用”“常用”,为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强劲支撑。

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高新视频 更多
高新热榜 全部本月
编辑推荐 更多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ios版怎么下载taptap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www.fbi-it.comfbi-i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taptap点点线上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Baidu
taptap点点手机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