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天津滨海高新区企业中科曙光与天津大学在曙光天津产业基地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共建曙光—天津大学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并为未来人工智能集成攻关平台揭牌。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形成“政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创新体系
此次共建的曙光—天津大学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将落地于天津大学,并在中科曙光设立配套产学研用空间,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下设“人工智能产教平台”与“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分别聚焦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构建与科研关键技术攻坚,旨在打通科研、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协同壁垒,推动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将以“算力基座”为核心支撑,整合中科曙光在高性能计算、存储、数据中心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天津大学在科研、人才与学科方面的深厚积累,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基础资源建设、创新育人模式构建、科研项目联合攻坚与知识成果转化等多层次合作。
在教育科研基础资源建设方面,双方将围绕授课、实训、科研及管理等算力需求,深入开展“算力基座”合作。中科曙光将依托自身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积累与资源优势,协助天津大学建设算力体系,并基于算力互联网平台为校方提供持续、稳定的算力资源支撑,共同促进科研创新与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在育人体系建设方面,双方联合设立“本科创新班”和“卓越工程师班”,构建贯通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体系。双方还计划通过“揭榜挂帅”式合作设立年度科研课题,形成科研创新与产业实践的双轮驱动。同时,双方将共同推动知识成果转化,通过联合研发、专利申请、标准制定及科技奖励申报等多种形式,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高效转化。
此外,未来人工智能集成攻关平台同步揭牌。作为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将进一步聚焦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超算互联网架构、云原生计算平台及智能网卡等关键技术研发,服务国产信创生态建设与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据介绍,此次合作不仅是校企资源的深度对接,更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通过构建需求牵引、科研支撑与产业应用贯通的协同机制,中科曙光与天津大学将持续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
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
作为天津滨海高新区信创产业重点企业,中科曙光在今年9月举办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协同AI芯片、AI整机、大模型等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布了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推出AI超集群系统,开放部件、系统、基础设施、软件、数据集五层技术能力,标志着我国智能计算产业进入了全面开放、紧密协作的新阶段。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中国计算机大会上,中科曙光发布了科学大模型一站式开发平台OneScience。该平台遵循人工智能计算开放架构理念设计,并依托曙光人工智能超集群国产算力,深度复现并集成数十个“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热点模型及数据集,支持地球科学、生物信息、流体仿真、材料化学等领域用户进一步开发新模型,大幅提升模型研发与优化效率。
事实上,中科曙光取得的非凡成就,正是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生动写照。
据介绍,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拥有自主研发的天河超算与曙光超算两大高性能计算系统,布局建设了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等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脑机)等2家海河实验室;在AI芯片、AI操作系统、AI服务器、模型算法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海光云端训练—推理芯片、麒麟AI操作系统、天河天元、360智脑等一批以自主信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典型产品;11家企业获评人工智能揭榜挂帅优胜单位,5个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未来产业揭榜项目。
产业规模方面,天津滨海新区引育了飞腾、联想、新奥、新松等国内领军人工智能企业,AI芯片、服务器产业集群生态逐步构建,AI框架与算法模型领域资源加速集聚,AI软件和平台集聚发展趋势显现,AI终端产品生态不断丰富;以滨海新区为主要承载区的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升级打造“AI芯片—AI操作系统—AI服务器—AI智能终端”信创人工智能产品链条。滨海新区2024年信创产业规模达1181.34亿元,同比增长28.3%;2024年人工智能带动智能科技产业规模达到3709.2亿元,同比增长10%。滨海新区正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和智能创新应用策源地。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ios版怎么下载taptap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www.fbi-it.comfbi-i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taptap点点线上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